原標題:全國政協委員劉世錦:GDP增速保持6.3%就能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
3月3日,全國政協委員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、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駐地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,不能再追求不切實際的高增長,經濟潛在增長率已經下降,所以一定要由過去追求GDP“掛帥”轉向真正以質量效率為核心。
每經記者 李彪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
2018年開年之後,各地紛紛晾出地方經濟“成績單”,甩掉單純追求GDP增速包袱,由過去的“速度情節”向“高質量發展”轉變成為各級政府改變政績觀的重要體現。
那麽,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會呈現出怎樣的趨勢?全國GDP增速保持在什麽區間最為合適呢?
2018年3月3日,全國政協委員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、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駐地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,不能再追求不切實際的高增長,經濟潛在增長率已經下降,所以一定要由過去追求GDP“掛帥”轉向真正以質量效率為核心。
在談到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趨勢時,劉世錦認為,總的來看,中國經濟增長從過去10%的高速增長逐步轉向中高速增長,再往後可能就是中速增長,這是符合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。“未來,中國GDP增速保持在6.3%,就能夠完成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。當前最重要的是做實、做優中國經濟,而不是人為的推高中國經濟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,天津、內蒙古等地的經濟數據“擠水分”引起廣泛關注,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曾表示,近年來,通過統計改革的持續深化和統計製度的不斷完善,統計數據質量得到很大提高,少數地方數據不會影響到全國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。
“中國經濟穩中向好,經濟發展也有階段性變化,有結構性變化,當然也有周期性的因素,所以研究2018年的經濟形勢要綜合研判。當前中國經濟的基本麵是好的,結構調整、優化升級在加快進行,提質增效的階段性變化特征會越來越明顯。”寧吉喆說。
而在劉世錦看來,地方各級政府主動給GDP“擠水分”,反映了政績觀的改變。“從各地方來看,政績觀的調整非常重要,不能認為把‘速度’搞起來就覺得政府是有所作為,而是要把三大攻堅戰打贏,真正實現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。”
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是否會再次回到高速增長的軌道,劉世錦預測,雖然中國經濟已觸底回升,但未來GDP不太可能再次回到高速增長狀態。
點擊進入專題
責任編輯:張玉
"